2022-11-04
概念及现状
随着高端材料需求日趋旺盛及技术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,近五年,国内的冷坩埚悬浮真空熔炼技术发展迅速,各应用领域的论文和会议报告数量显著增加。在不同应用领域,悬浮炉和冷坩埚悬浮炉所表达的含义有所不同。
电磁线圈悬浮熔炼(ELM)技术始于上世纪20年代的德国,由单频率(或多频率)线圈组实现悬浮熔炼,对于一些材料来说,悬浮也可由直流磁场获得。
由于熔体在坩埚内可进行较多的工艺步骤,上世纪50年代,美国推出了冷坩埚悬浮熔炼(CCLM)技术。小容量冷坩埚悬浮熔炼,由单频率多匝电磁线圈实现;大容量的冷坩埚悬浮熔炼,依靠多频率电磁线圈组完成,若采用单频率多匝线圈,在典型的电源功率下,由于熔体重量较大,电磁悬浮力只能将熔体推离坩埚壁,熔体底部与冷坩埚接触,凝固成壳,即感应凝壳熔炼(ISM、ISR),也称为半(semi-levitation)悬浮熔炼。
冷坩埚悬浮熔炼技术的出现推动了高纯、难熔、高活性、放射性等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。在冷坩埚悬浮熔炼过程中,熔体不与水冷壁接触,在真空环境下运行时,热量传递以辐射为主,熔体容易获得较高过热度,它所能获得的高温度,主要与材料、电源、坩埚与电磁线圈的设计特征有关。此外,补偿热源的增加(如等离子枪、激光器)对高温的获得也变得更加灵活。
大同制钢株式会社率先研制出的大型冷坩埚半悬浮熔炼(ISM)底注装置,已用于钛合金、钒合金、钼、铌、钽等材料型材的短工艺流程制备,工艺路线大为缩短,可实现节能减排、减少成本。该设备配置冷坩埚容积约240L,电源功率2400kW,频率800Hz,可熔化500kg钛材。国内某单位已于近年开展该领域的研究工作。
国内,对100kg(以钛计)及以上的ISM装置的需求日趋增多,引进或研制该类大型工艺装备,对于提升国内高端金属结构件的研制水平意义重大。国外,CCLM设备的研制集中在美、俄、日、德、法、英等国家及其相关企业分支机构,应用涉及航空航天、舰艇、汽车、核电储氢、医疗体育、增材制造等领域。
相关产品
相关新闻